欢迎访问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山职要闻

学院首页 > 山职要闻 > 正文

知难而进 我院校企合作工作现状及展望

发布时间:2012-09-21阅读数:

一、 校企合作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学院始终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谋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学院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原则,充分发挥学院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鼓励学院各系部与校外企业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各专业与企业共同确定适应企业岗位技术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规格;共同进行基于企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共同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多年来,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了机械工程分院实训基地、神州数码网络大学(基地)等多个具备一定规模的校企合作项目,促进了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了学院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学院牵头组建了“山西省材料与信息职业教育集团”,为校企合作育人搭建了合作平台

在省政府主导和支持下,学院牵头组建了“山西省材料与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先后吸纳建材及信息行业企业、职业学校、科研院所等42家单位加入,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职业教育平台。

职教集团以服务山西经济转型发展为宗旨,以人才培养为纽带,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交流、企业产品研发及技术创新、建材信息行业人才市场需求研究、学院师资队伍培训、企业员工技术培训、专业课程改革研究、学生技能大赛等活动,加强了学校和政府部门、行业企业之间的联系,推进了校际之间的交流协作。职教集团坚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

(二)学院设立校企合作办公室,着手建立相关运行机制

学院为加强校企合作管理,设立了学院直属机构“校企合作办公室”,着手建立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制度和运行体系,开展了一系列校企合作项目。

校企合作办公室根据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目标,结合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制定学院校企合作工作的发展规划并着手建立相关制度;负责学院与企业合作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并组织实施;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的跟踪、监督、评估与考核。充分保证校企合作工作对促进学院发展和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校企合作办公室成立至今,已组织学院各专业与十余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同时,陆续制定出台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对学院与40余家企业签订的校企合作项目进行统一规范管理。目前,学院已与43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企业共建5个冠名班,3个订单培养班;与企业开展横向科研合作1项;在企业建立了65个稳定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三)学院组建了“山西职业技术学院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为深度推进校企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指出高校要依法组建国有独资性质的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将学校所有经营性资产划转到高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由其代表学校持有对企业投资所形成的股权。高校以投入到高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财产承担有限责任”。

为规范管理学院经营性资产,学院于2011年9月在山西省高职院校中率先组建成立“山西职业技术学院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学院以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为实体平台,积极着手筹备与企业合资共建学院二级企业(股份制公司),为学院师生提供真实的生产技术应用及推广环境。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成立对校企合作深度开展,实现职业教育“五个对接”具有重要意义:

1.为学院对外投资,成立二级企业提供体制和资金保障。

2.为各专业与企业成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股份制公司搭建了平台。

3.为促进学院专业建设,创新、深化“理实一体、课岗融合、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4.为提高学院教师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提供良好环境。

5.促进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增强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能力。

(四)积极筹备组建“山西省新型建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根据山西省材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随着建材行业产能的增加、政府节能减排的力度持续加大,发展绿色建材及建材利废的紧迫性更加强烈。学院依托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优势,在省科技厅、省教育厅指导下,积极与山西省建材行管办、山西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共同组建“山西省新型建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山西省新型建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院师资队伍的技能水平与研发能力,提升学院科技服务社会的能力。

校企合作是当今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重要举措。学院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学院主动适应市场,积极与企业合作,在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但同时,学院在校企合作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院尚未建立与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的高效沟通机制,校企合作工作缺乏及时的政策支持和行业引导;

2.因为学院专业覆盖面广,校企合作工作基本上以专业为单位展开。因为各专业原来所依托行业不同,专业之间不能有效整合利用合作企业的资源;

3.学院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为校企双方共建股份制企业作提供了实体平台。然而,学院办企业的目标是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为教师及学生营造出真实的生产实践环境;社会办企业的目标是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校企双方在经营目标、经营方式、经营团队素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校企如何共建股份制公司,求同存异、实现各自目标,这将是校企双方下阶段合作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4.山西省材料与信息职业教育集团虽已建立,但是缺乏明确的运行目标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合作各方缺乏明确的“责、权、利”划分,学院与集团内的多数企业未能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

5.虽然学院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已有显著提高,但很多教师缺乏深入企业的工作经历,缺乏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学院教师队伍整体科研水平亟待提高。

二、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思路及阶段规划目标

(一)创新思路

组建学院“政行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组建山西省新型建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完善“山西省新型建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平台)、“山西职业技术学院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实体平台)、 “山西省材料与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对话协作平台)等三个校企合作平台体制机制建设。

学院以合作办学理事会作为学院校企合作工作的最高指导机构,依托三个校企合作平台(以下简称“三个平台”),构建起政府主导、行业支持、校企合作、多方参与的办学模式,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形成多种资源聚集办学、多种形式参与办学的新格局,实现学院办学多元化、社会化、科学化。

(二)阶段目标

为了保证本项目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落实建设任务,现总目标按年度分阶段组织实施,达到可操作、可监测、可评价的效果。

1.初步建设期(2012年下半年)

(1)学院各部门学习、领会国家关于校企合作办学、校企协同管理、校办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学院党委统一思想,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工作思路与进程安排,寻求政策支持。学院组成专门工作组,落实“骨干院校”建设资金来源,制定建设计划,完成体制机制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

(2)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组织专业人员走访建材、装备制造、信息行业协会和大型企业以及省内外部分先进办学院校,与大型企业领导和行业技术人士沟通协商,形成学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初步方案。

(3)在上级主管部门支持下,学院组织人员积极联系行业协会和企业,筹备组建“政行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和“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4)学院在省科技厅、省经信委建材行管办等政府管理部门指导下,与山西省建材工业设计院共同筹备组建“山西省新型建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研究国家关于高校科技产业的相关管理制度,与行业企业研讨基于学院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平台的校企合作新型体制机制建设方案。

(6)召开山西省材料与信息职业教育集团代表大会,讨论修订职教集团章程,制订新的职教集团校企合作工作管理办法。

2.重点建设期(2013年)

(1)组建“政行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

组建“政行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理事会下设秘书处,理事会秘书处与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合署办公。制定理事会章程,明确理事会的职责和职能,确立、强化合作办学理事会对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指导职能。全面推进学院层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和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制订理事会工作条例、科学的议事规则和程序。召开合作办学理事会会议,审议通过理事会章程和会议工作制度。

(2) 组建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在合作办学理事会的全面统筹、协调下,聘请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共同组建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召开委员会会议,研究起草校企共同开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就业、员工互兼互聘、企业职工培训等工作的管理制度。

(3) 组建“山西省新型建材工程研究中心”

在山西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经信委建材行管办的支持下,紧密依托省内外大型建材企业,与山西省建材工业设计院共同组建“山西省新型建材工程研究中心”。建立1-2个工业试验基地,为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问题提供研究、测试和试验的平台。通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带动学院材料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等专业教师参与建材行业企业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等服务。

(4) 以学院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为平台,组建学院二级企业

以学院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为平台,各专业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注册3个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学院二级企业(股份制公司)。公司经营业务覆盖学院材料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重点建设专业。组建大学生创业实体,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提供平台。

(5) 积极与省内外知名大型企业联合,建立校企紧密协作同盟

在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积极吸纳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金圆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等集团驻山西大区企业,以及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省内外大型企业加入山西省材料与信息职业教育集团。以“五个对接”为目标,形成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紧密同盟。

(6)学院有关职能部门、专业系部按照学院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总体要求以及对接校企合作“三个平台”新型体制机制的要求,积极主动、协调配合,创新性地开展体制机制建设的各项工作。

3. 成效形成期(2014年):

(1) 学院体制机制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学院建立的一系列校企合作制度陆续出台生效。学院校企合作“三个平台”建设已具规模。“政行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在指导、支持、监督校企合作办学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

(2)专业建设工作成效明显

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全面推进各专业制订并实施以“五个对接”为目标的建设方案,总结经验,优化提高。

(3) 建立起一支服务建材、装备制造的科研队伍,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大幅提升学院教师在建材产品研发、工业废渣利用、生产工艺优化及产品节能领域的研发能力。建立3个工业试验基地。获得一批标志性、具有鲜明特色的技术成果。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为我省建材行业节能降耗、循环经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4) 完善覆盖学院各骨干专业群的学院二级企业建设

完善学院与企业合资建立的3个股份制二级企业建设。二级企业经营范围覆盖重点建设专业并延伸至非重点建设专业。健全学院二级企业管理制度,实施二级企业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总结二级企业促进学院专业建设经验和办法,深度推进校企合作,为学院各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对接、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改革目标,营造一个真实的实践和检验环境。完善大学生创业实体的制度环境建设。

(5) 校企联合打造规模化的对话协作平台

召开职教集团工作会议,强化职教集团在学院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学院与企业的“四个合作”工作取得实效。

(6) 总结、推广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及制度建设经验

学院领导班子听取专门工作汇报,帮助解决重要问题,健全相关制度。2014年上半年,学院召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阶段性总结会议,根据项目建设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攻坚计划和措施。提请学院“政行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协助解决对外合作办学中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2014年下半年,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总结本项目建设完成情况和建设成效。

学院在总结的基础上,积极推广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及制度建设经验,带动周边及西部职业院校建设。

三、我院正在着手进行的创新工作

(一)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构建多方参与的校企合作组织架构

为建立 “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学院组建由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合作育人的校企合作组织。

(二)推进、完善三个校企合作平台体制建设

组建山西省新型建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完善由合作办学理事会统一领导,由校企合作办公室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管理、指导下的校企合作平台——“山西省新型建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职业技术学院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山西省材料与信息职业教育集团”体制建设。

(三)建立“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办学长效运行机制

四、已取得的成绩

(一)山西省材料与信息职业教育集团

自成立以来,先后为集团内企业成员提供科研服务30余项,举办各类培训9期50余人次,开展职业鉴定1.3万余人。学院按照“学院入园区、企业进校园”的办学思路,形成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与教学模式。通过吸引企业投资、学院负责办学,形成校企共建专业的合作模式。

(二)校企合作办公室

校企合作办公室成立至今半年的时间,组织学院各专业与十余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同时,陆续制定出台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对学院与42家企业签订的校企合作项目进行统一规范管理。目前,学院已与43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企业共建5个冠名班,3个订单培养班;与企业开展横向科研合作1项;在企业建立了65个稳定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三)资产公司

1.组织学院师生,为陵川金隅水泥有限公司30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烧成系统进行现场热工标定技术服务,并撰写热工标定报告。

2.组织材料系教师,对山西中兴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新建的2500t/d熟料(带余热发电)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山西桃园东义水泥有限公司5000t/d熟料生产线职工进行岗前培训,使企业受训人员掌握5000t/d熟料生产线主要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等,能满足水泥生产线岗位工作要求。

3.受省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组织计算机系教师开发“山西省教育招生计划报送系统”软件。主要用来实现大、中专院校分校分专业招生计划上报及汇总功能。

4.公司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公司与学院相关技术人员经过努力,共同完成酒店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华科’酒店管理系统”开发及申报工作,并已获得软件著作权。该软件将通过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面向我省酒店业销售、推广,实现市场转化。

校企合作是我院的办学特色,我们正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以特色谋发展,以品牌占市场,努力走出一条深层次紧密型的校企合作之路。

编辑:    审核:王彦琦